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書評:葛洛夫給你的一對一指導(One-on-one with Andy Grove)

 

本書收錄了英特爾聯合創辦人、前首席執行官—安迪·格羅夫,在報紙上撰寫的專欄文章,並將這些文章集結成書。相對於格羅夫的其他管理學專書,這本書是我個人愛不釋手的一本。本書將格羅夫的理論放到現實中演練,並與來信讀者們針鋒相對。

當管理理論走出象牙塔,面對真實世界的挑戰時,是為管理學最有趣的部份。

 

本書是由一系列短篇文章組成,各章節之間並沒有太多的連貫性。在這裡,我摘錄了我認為有趣且值得借鑒的部分:

-讓員工犯錯,但前提是不能影響內、外客戶端,否則這是不負責任的管理風格。(關於這點,我想所有轉換跑道的人必定心有戚戚焉。職場前輩們總用「不要當伸手牌」、「犯錯才會學習」這類冠冕堂皇的藉口來掩蓋組織、個人在教學上的失敗,並且總告訴你,過去我們也是這樣邊錯邊學過來,這邏輯實在槽點滿滿。)

-培養繼任人選是事業晉升的關鍵之一。

-在開會時,先尋求共識,而不是直接尋找解決方案或答案。

-決策形成的前期,大量與外部、可能的合作夥伴討論,較易形成共識,但此共識並非必要。

-釐清問題: 是方法,還是人?

-消息越壞越要溝通,不論對上或下、內或外,自己提供的版本,總比被媒體主宰好。(這點應該也是現今公關的圭臬,非常實用。)

-讓員工知道自己的給薪、薪水級距,讓員工知道越多關於自己的資訊,流言蜚語的影響越小。

-升遷談判,具體描述自己已經在做,但實為主管的工作,但千萬不要強調這是主管的工作,而是著重說明你具有駕馭主管缺的能力。

-處理落選者(包含自己),可討論「如何爭取下次升遷機會」,而非著重在「為何這次失利」。

-最好的工作,就是和你喜歡相處的人為同樣的目標而努力。

-以重要性來看,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的重要性,絕對超過明年的薪水。

-女性在職場遇到的困難: 本篇以女性投稿為主,包含如何面對「外貿協會」、「打進男孩俱樂部(管理層)」,妙趣橫生,十分推薦!

隨著職場、經歷的變動,本篇未來應該會持續增加心得,謹以此篇作為筆記,增加印象。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書評:再讀「動物農莊 」

 

參與了IG @music_story_addicts的抽獎活動,有幸抽中拿到這本最新的動物農莊。筆者從小連發票都沒中過一張,各類抽獎永遠都是安慰獎,倒是抽獎、留言贈書,這已經是第三本了,看來財庫都在書中?
動物農莊這本經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此次新版的亮點在於,收錄了過往被刪的作者自序,出版商也巧思獨具的放在書末,是神來一筆的彩蛋。重溫內容,再讀這篇因壓力團底審查而遭刪除的自序,當真是首尾呼應,又有種以古鑑今之感慨。

在這篇被迫刪除的自序中,串聯了對各式議題的批判,知識分子與媒體為了主流民意而自發的審查行為,藥品專利與既得利益導致無法碰觸、討論,因為緊急時刻(戰時)便無需包容忠誠度有問題的媒體,隨手一翻,居然在字裡行間裡看到都是2020迄今,歷史當真是不斷的重演。

個人挺喜歡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這種極度中立的思考觀點。史上有名的學者、作家都已代表某種價值觀而為一代宗師,但反而是經歷過戰爭、經濟蕭條,在公、私部門皆任職過的歐威爾,才真正具有乾淨透徹的觀點,幽默的道出左右兩派的虛偽。

可惜,歐威爾也印證天才總是死後才發光,帶著嘲諷虛假世界的筆,先走一步。

僅以這篇紀念這位極具洞見且幽默的大師。


2023年8月14日 星期一

書評:晶片戰爭 (Chip War)




本書的作者 Chris Miller 是美國歷史學博士,教授國際史並專攻歐亞關係。從背景當中看不出電子業的相關的學經歷,卻能夠完整掌握「晶片發展與競爭史」,並將關鍵的電子術語,說明的淺顯易懂。

書名「晶片戰爭」,戰爭二字可謂貫穿了晶片的歷史,從早期的美國私人企業競爭、美蘇軍事競爭、日本與韓國的相繼崛起、台灣的橫空出世,到最近的中美晶片競爭,戰爭二字,可謂一以貫之。
目前網路上早已充滿此書書評,以下僅提供一些自己的讀後感。
首先是我個人價值觀再次提倡,開放的自由競爭才能真正讓產業進步。晶片發展的早期,美國民企的蓬勃發展讓國防部金援的研究成果相形失色,蘇聯用國家力量發展晶片,卻也只是搞了晶片版的大躍進,而如今中國再次試圖用一樣的手法加速發展,注定證明了先進製程即將面對失敗。
而美國為了國防理由試圖圍堵中國,此舉也將面臨失敗,晶片產業各項儀器、製程,其技術發展之成熟,已是各國民間企業最強、最深的護城河,作者也說明了,單一國家、企業想要追上,都是十年以上的事情,而這十年各項儀器又能再精進,再將摩爾定律推往更極限,但這些進步也依賴著市場中企業的營利,美國官員不可能不明白這當中相生相剋的道理,但再次的,偉大的民主機制(投票),讓事情往可笑的那面傾斜。
無獨有偶,中國國內也有一本類似的書,芯片戰爭(作者:余盛 教授),希望有機會拜讀之後,將兩本書相比較,再寫一篇感想書評,期待了解另一端的視角下的歷史。


2023年6月27日 星期二

書評:營養與身體退化(Nutrition and Physical Degeneration)

 

《營養與身體退化》(Nutrition and Physical Degeneration)是由著名的加拿大牙醫師西奧·霍哈·普賴斯(Weston A. Price)撰寫的一本經典著作。該書發表於1939年,是一部關於人類飲食和身體健康之間關系的研究,西奧醫師後續也成立了基金會,推廣獨特的飲食指南。

而我這次到手的版本2022的再版中譯本,雖然用字遣詞新穎,但編排時內容與照片時常需要翻頁對照,我個人並不是很推薦。

本書通過對少數民族不同文化的飲食習慣、營養組成進行觀察和比較,提供了關於自然飲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的證據。

作者旅行到世界各地,研究原始民族的飲食習慣,並與現代工業化社會的飲食進行對比,書中對於當地居民的自然風景、旅程也十分有趣,尤其是處在20世紀初期的交通之不便,也算是閱讀此書額外的收穫。
本書主要提倡,原始民族以自然食物為主的飲食習慣與他們的口腔健康和整體身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這部分也跟牙醫師的朋友討論過,原型食物確實對尺弓塑形有幫助,但防範齲齒還是以清潔為主。而我自己認為,書中提到精緻食物導致鼻腔狹窄等問題,由照片中實在難以判斷。

優點:

作者的研究方法非常詳細和全面,他實地考察了不同地區的人們的飲食和健康狀況,提供了有力的實證支持。

該書鼓勵人們回歸自然食物和傳統飲食,提供了實用的指導原則,幫助人們改善飲食習慣和促進身體健康。

通過揭示工業化飲食對人類身體的不利影響,喚起了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關注,並促進了對現代食品加工方式的反思,也擴大檢討了現代化農業將食物的品質造成影響。

缺點:

年代限制:本書首次發表於1939年,盡管其研究仍有一定價值,但由於科學知識和研究方法的進步,筆者認為許多觀點可能需要與現代研究相結合。

地域局限性:雖然作者對不同地區和民族進行了考察,但比較對象還是以西方社會為主,樣本的代表性可能存在限制,無法完全代表全球範圍的人群和飲食習慣。

總體而言,《營養與身體退化》是一本具有影響力的書籍,引發了人們對健康飲食的思考和討論。然而,讀者仍需結合現代科學和個人情況來評估和應用其中的觀點和建議。

補充:西奧醫師的基金會(https://www.westonaprice.org/health-topics/#gsc.tab=0)

裡面有許多與主流不一樣的飲食指南,包含反對豆漿取代牛奶等,也興趣的朋友可自行前往閱覽。


2023年5月13日 星期六

星宇困境


(備註: 圖非當事人張國煒先生,就真的是長得很像。)

本篇文章是與友人聊天後整理而成的隨筆,討論事件為星宇航空延遲航班事件(請參考: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787256),以下針對此次事件提出兩個未來星宇將面對的困境。



困境一、民航局的調查:

因為航空業攸關民生運輸,在台灣是特許行業,有規定的誤點/取消次數比例,以及企業責任。在台灣申請航空業,企業必須要承擔離島交通運輸,而星宇並沒有,就是當初星宇跟民航局開特例 ,而官方開的條件則是: 按照當時長榮的等級來經營。

結果此次短時間取消三個航班,還順手延誤四五個,民航局勢必要有所動作,星宇的因應措施,也將對營運規劃有不小的影響。



困境二、航空聯盟的擔憂:

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針對班機延誤有明文的賠償規定,當中並沒有全額來回票款全退這條,星宇此次負擔全額來回機票,也算是開了先例,而此舉很可能變成飲鴆止渴,將自己的規模與市場縮小。

因為星宇現在渴望加入任何一個航空聯盟,出這個航空界眼中等同割地賠款的舉動,哪個聯盟想要收你這個雷包? 哪家航空敢把客人轉給你? 加入航空聯盟,一定會審核航空公司安全/準點率,累積一段時間好表現,才能跟申請。

星宇任意延誤並且不按理出牌,才三台350就想要開長程線,未來要想有盟友支援,還需要一段路,而這路長勢必顛波崎嶇,滿是困境。


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書評: 上帝與物理

 

《上帝與物理》作者為黃小石教授,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系,美國康乃爾大學物理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若歌大學、匹玆堡大學,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訪問研究教授。

本書探討了物理學、哲學和宗教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它們對於世界本質和人類存在的理解,書中亦藉由中西方典籍作為例子加以說明,令人不得不佩服黃教授的旁徵博引、博古通今。

書中從現代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發現,如相對論、量子力學等,探討了它們對於哲學和宗教的影響。亦闡述了宗教對物理學和哲學的貢獻,並討論了物理學對宗教的挑戰和影響,結論則是很具中國陰陽調和風格、來自愛因斯坦的金句:「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

有趣的是,本書與電影「星際效應 Interestellar」都在2014問市,書中也使用了不同維度來說明上帝的可能形式,兩者的相互輝映,甚是有趣。

除開物理外,書中也藉由嬰兒與母親腹中時,共用母親的呼吸系統、出生後的自主呼吸,說明生物構造的精密設計,這篇確實讓文組生的我,大開眼界。

此書是我在二手書店碰巧讀到,翻閱之後即被書中海量的東西方知識給折服。

屏除最後一章「神學篇」,穿插了較多哲學、物理、神學間的探討,較為難懂外,這本書是非常有趣的科普讀物。唯一的缺點,大概是過於崇尚天主/基督教,過度的合理化,讓即便是教友的我,也覺得牽強,除此之外,非常推薦此書。

2023年3月5日 星期日

 

書評: 疫後震盪效應(Aftershocks: Pandemic Politics and the End of the Old International Order)

《疫後震盪效應》作者為Colin Kahl (拜登政府國訪部次長、哈佛高級研究專員) 和Thomas Wright (Brookings學會歐美中心主任)。
本書談論的是新冠疫情前期對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帶來的影響。在馬尼拉機場搭機前將本書讀完的我,看著眼前滿班的飛機、有說有笑的乘客們,原本對後疫情時代的放鬆,忽然又隱隱擔心了起來。
本書著墨在新冠對全球化與國際合作的挑戰,並嘗試說明主流與貧窮國家對疫情的措施和檢討、疫情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以及疫前開始到高峰、疫苗問世之後,國際組織與各國之間的角力,關於這部分非常推薦一閱。
最後則提出如何重建全球體系,呼籲合作代替對抗,但強調東西方的對抗將不可避免。
此書立場相對中立,但對於書名所提「疫後」則談論的不多,也沒有提出較具體的預測,對此我稍感失望。


書評: 竹聯

 

《竹聯》作者柳茂川是創黨領導,本書是其撰寫的一本回憶錄,談論的是臺灣的黑幫組織「竹聯幫」早期的發展與各大刑案,竹聯幫參與的程度,但一切僅止點到為止且多為早期相對單純的發展,對90年代以後的發展未有著墨。

本書透露了早期竹聯幫的起源與秘密,包括其組織結構、經營方式、財務狀況、人脈關係等等。

除了關於竹聯幫的內容外,本書也深入討論了臺灣黑幫文化和社會現象,說明了當時的政府高壓統治下,黑幫居然是由學生開始組織發起,因此目的也僅是互相保護、打架壯膽,還帶些許俠義之風,此種現象也放眼世界大概在無類似案例。

對於想要了解國民黨如何吸收竹聯幫份子,進行海外暗殺活動,書內的說明相對客觀中立,但作者也並非相關人事,能寫出的細節有限。對於想要瞭解近代台灣黑社會,本書幫助不大。

2023年3月2日 星期四

 

書評:產義轉型筆記簿

產業轉型不等於升級,而是往更專業、科學的方向邁進。台灣習慣將販售商品轉為販售服務,就等同於轉型的想法實為錯誤,真正的轉型是在於管理層的進步。
此書言簡意駭,稱為經典,當之無愧。

 

書評:血色大地
1)可識別受害者效應(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貫穿了整本書的敘事,亦即,「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百萬人是數據」,諷刺的是,據傳這句話還可能來自史達林。作者為避免讀者對書中的死亡麻木,時常提供個案姓名、性別與他們的遺書(外套的內襯、帽簷、牆角的刻字),很技巧卻也很悲傷。2)最後總結了中歐與德、蘇兩邊自從一戰前到二戰結束的互動,也總算對猶太人、中歐、民族獨裁國家、蘇共、通敵者之間的關聯,有了初學者的認識,也給了讀者延伸探討烏俄戰爭發生的各個原因。3)算是一本近代中歐史,推薦給有興趣的讀者,別被短影片、懶人包給帶著走。若對相關議題沒興趣,省略即可。

 


書評:為博雅教育辯護

讚揚博雅教育的理由,網路上隨找隨有,但少有如作者這般,闡述自己的親生經歷,從理工人接受美式博雅教育的薰陶後,帶來哪些益處與改變,說明在人生、職場上受益慎深。
最後一章節甚是有趣,雖然貫穿本書的是提倡復古的博雅教育,結尾卻是用不同的角度來捍衛現代年輕一輩。飽受批評的新一代,身上的標籤有淺碟、缺乏意識形態,但這些只是左右派思想逐漸融合的結果罷了。
「年輕人的所作所為,僅僅是反映當下的現實。」對步入中年的我,猛然意識到自己失去的同理心,意識到自己亦逐漸倚老賣老的老人臭,不可不慎。